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,政府要有所为、有所不为,解决好缺位、越位问题。有所为,就是要不断建设法治经济、信用经济,完善市场规则并带头遵守规则,通过坚决惩治腐败、保障公共安全等优化市场环境,着力矫正市场失灵,规范竞争秩序,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。这一重要论述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:
一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,政府要定位好自己,坚持有所为、有所不为,解决好缺位、越位问题;
二是信用经济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市场规则、竞争秩序与市场环境优化的组成部分;
三是信用经济等可能是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,也是政府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可以有所为的着力点。
信用经济对降低交易成本
具有重要作用
降低交易成本是促进市场运行效率提升的目标追求,也是判断一个市场运行得“好”与“坏”的标准。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,信用经济对降低交易成本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。
三是促进交易效率提升。信用支付工具的广泛应用,加快了资金利用与周转速度,提高了交易效率,降低了时间成本。例如,信用卡可以让消费者先消费后还款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,同时也使商家能更快地完成交易;信誉良好的政府债券之所以受到追捧,是因为受到政府长期的、及时的、还本付息的信用支持,进而推动更大规模的债券发行。
四是降低违约风险成本。完善的信用制度和法律保障对违约行为形成有效约束,使违约者付出更大的违约成本,使交易双方更倾向于遵守合约,减少因违约导致的各种损失和纠纷处理成本。
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。信用作为市场交易的“无形纽带”,直接决定市场机制能否有效运转。信用经济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一般来说,信用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要素配置效率、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的基础性制度设施,服务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。同时,信用经济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信用经济以政务诚信、商务诚信、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重点,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。
信用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,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:
对市场来说,信用经济可以激活资源配置效率。
政府在信用经济领域
必须有所为
政府作为国家公共产品的生产者与服务者,把生产或提供“好”的信用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维护中有所为的着力点,本身就是弥补市场失灵或失效的具体行动,这个工作职能将形成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公共产品。在市场经济运行中,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政府去有所为,相反,对某些领域或活动,政府“不去作为或有所不为”,恰恰是市场需要的正确选择,可以为各类经营主体留下创新活力、竞争动力的空间,如具体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、发明创造活动等;但是对有些活动,如果政府不作为,就无法提升市场的效率甚至直接导致市场崩溃,信用经济就属于这一类政府必须大力作为的领域。解决好政府缺位、越位、不作为的问题,一个很重要的任务,就是政府必须介入信用经济的创造、生产与运行保障活动,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来自信用方面的充足的公共产品。
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途径。由政府主导推动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如“信用中国”等建设,打破信息孤岛,可以实现全国一盘棋的数据共享,这是市场自发调节难以实现的。另外,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信用主体,通过提升政务履约践诺水平,如治理和解决“新官不理旧账”问题等,能够发挥示范效应,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。
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
推动信用经济建设的具体路径
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《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》部署了23项政策举措,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政策指南。
培育和建设全社会诚信文化,构建“政府引导+社会参与”的共治格局。政府政务要在诚信建设中率先垂范,将政府履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,治理拖欠企业账款、政策不落实、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等现实问题,提升政府公信力。加强宣传教育,将诚信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通过“诚信宣传月”“失信案例曝光”等形式,增强公众信用意识;开展“诚信企业”“诚信示范街区”评选,树立正向标杆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,支持行业协会、商会制定行业信用公约,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,推动消费者、媒体等参与信用监督,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氛围。
编辑 : 张毅能
信息来源 : 学习时报
免责声明: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某方的知识产权,告之即删。